人工智能招聘诈骗盛行 面对面面试卷土重来
随着雇主试图打击人工智能驱动的招聘流程中的作弊行为,面对面求职面试的复苏势头正在增强。虽然疫情和远程办公的兴起使虚拟面试成为常态,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快速普及促使越来越多的公司重新引入面对面的评估,希望以数字屏幕无法实现的方式验证应聘者的技能和真实性。
据招聘经理和职场专家称,这种转变部分源于求职者在虚拟面试中利用人工智能起草答案,甚至实时完成技术挑战。随着招聘人员的检测手段越来越精明——他们会寻找可疑的停顿、屏幕外的活动或与现场推理不符的答案等线索——求职者也在规避这些措施。
行业领袖们对这一趋势背后的推动力直言不讳。Google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今年6月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我们确保至少引入一轮面对面的面试,以确保基本面到位。”
招聘人员向该刊物表示,包括思科和麦肯锡在内的公司都致力于增加面对面的面试,因为“在镜头外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编写面试官需要用到的代码已经变得相对容易”。
技术岗位尤其容易受到攻击,尤其是在软件工程等虚拟编码测试已成为标准的领域。面试官报告称,求职者使用秘密软件生成代码或回复,有时甚至依靠“嗯……”之类的口头提示,等待人工智能生成的答案。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声称可以通过视频平台逃避检测,这进一步加剧了风险。在极端情况下,面试中甚至出现了深度伪造和合成人物,一些骗局甚至涉及国际特工,他们试图以虚假身份获得工作。
这一趋势令人担忧的一个方面是,一些诈骗案涉及来自其他国家的网络犯罪分子,包括与朝鲜有关联的团体。安全公司的调查发现了朝鲜IT工作者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制作令人信服的简历、更改身份以进行现场面试,甚至同时在美国公司担任多个职位的阴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将工资和敏感信息汇回朝鲜政权。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网络安全公司最近加强了对这些欺诈活动的警告和监控。
雇主们采取了各种应对策略。有些雇主现在要求在面试前和面试期间进行生物识别或数字身份验证。另一些雇主则依赖面对面面试,尤其是在最终或高层招聘决策中,以便更好地评估人际交往能力,并降低求职者借用技术手段或冒充他人的风险。
尽管面对面面试有诸多优势,但职场研究人员指出,完全恢复面试不太可能,大多数雇主选择了一种混合流程——前几轮采用线上面试,而面对面面试则留给最终入围者或某些高风险职位。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Jamie Kohn表示:“随着办公室复工,招聘格局发生了变化,而回归面对面面试的部分原因在于,它设定了应聘者对到办公室工作的期望。” 此举不仅是为了降低风险,也是为了重申在数字化招聘环境中直接人际互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