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经常以随便大小便而受人诟病,很多人可能好奇过,作为鸟类的“前身”恐龙是否和鸟类一样会随便大小便呢?虽然现在普遍认为鸟类也算是恐龙,但在排便这件事上鸟类绝对不具有太多参考价值。
许多非鸟恐龙大概率和普通鸟类不同,它们是可以憋住自己的排泄物的,甚至可以做到排尿和排便分开,它们的排便可能更像是现在的鳄鱼,而不是普通鸟类。
上面这是鸟的粪便,可以看出它是完全不受控的流体状物质!
霸王龙粪便化石©Poozeum
(上图)这是和鸟类关系密切的霸王龙的粪便化石,它和鸟类的粪便是明显的不同的,它是成形的固体,这意味着霸王龙的粪便在被排出之前有在体内被聚集和控制。
美国有一个名为“Poozeum”的粪石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恐龙粪便化石,这些化石都是和霸王龙的粪便化石一样,都是各种各样的固体形状,甚至有像鲨鱼粪便一样螺旋状的。
当然,这些化石不能代表所有恐龙,不排除有一些恐龙可能和现代鸟类一样排便,但是陆地活动的恐龙,大概率都不会像普通鸟类那样排便。
为什么鸟类难以憋住排便?
这个很容易理解,鸟类需要飞行,身体太重的话不利于飞行,所以它们没有膀胱——不储存尿液,直肠很短——也不储存粪便。
不过,鸟类的生理结构只是说明它们无法储存太多的排泄物,而不是它们无法憋住排泄物。
鸟类的泄殖腔拥有和我们一样的括约肌,这些括约肌一样可以帮助它们控制住粪便暂时不排出去,所以实际上鸟类是可以憋住排泄物的,只是无法憋住太长时间而已,因为储存的空间有限。
据信,经过训练的鹦鹉可以让它们在指定的地方排便,如果鸟类无法憋住排便的话,鹦鹉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总之,鸟类仅仅只是为了飞行,才想要快速排泄掉自己的代谢废物,以减轻重量。
那么,如果鸟类真正完全不再需要飞行会如何排便呢?
这里有一个现实的例子,就是鸵鸟,这些动物数千万年前它们的祖先就已经不再飞行了。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鸵鸟是现存所有鸟类中唯一能够做到排尿和排粪便分开的一种动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鸵鸟实际上可以做到只排尿,而不排出粪便,完全有别于鸟类,就像我们所有哺乳动物一样。
当然,鸵鸟也没有膀胱,它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的泄殖腔内部有一个特殊的肌肉,有效地将尿液和粪便分开放置。
上面这个黑色部分就是鸵鸟的粪便,发现没有,它的粪便也是成形的固体物质;白色部分就是它们的尿液了,可以看出它们依然和其它鸟类一样,充满尿酸。
之所以鸵鸟不像其它鸟类一样,是因为陆地活动的动物,控制住自己的排泄物对生存来说非常必要,随地大小便不仅太危险,同时也不利于捕食,也不卫生。
试想陆地生存的动物像普通鸟类一样随地大小便,它们无疑就是在告诉掠食者快来抓我,另外巢穴周围如果有太多排泄物,也非常不利于健康,特别是幼崽。
所以,几乎所有陆地动物都会控制住排泄物,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再排出。
鸟类在树上筑巢——排泄物直接掉落地面(或者被叼走处理),这样不影响巢穴的卫生,即便地面的掠食者看到了也很难去捕捉它们,另外在空中飞行捕猎——随便排便也不太会暴露它们,所以它不需要考虑随地大小便带来的弊端。
另一方面,现存的鳄鱼也和恐龙关系密切,虽然它们的代谢很慢,但是它们排便方式和鸵鸟是一样的——尿液和粪便也是分开的。
鳄鱼也没有膀胱,不过它们和鸵鸟不太一样,它们的泄殖腔内是有单独的腔室来储存尿液的。
大部分非鸟恐龙都和鸵鸟、鳄鱼一样,是陆地活动的动物,所以有理由相信他们和鸵鸟、鳄鱼一样是可以控制住自己排尿和排粪便。
注意,我说了恐龙会排尿,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恐龙到底会不会单独排尿,这个问题在古生物学家的榜单上一直名列前茅。
2002年揭晓的一个化石,这个化石是在科罗拉多州拉洪塔南部数十条恐龙足迹中发现的一个奇怪的“浴缸状凹陷”,外围还有水流冲刷到沙子上形成的水花,它被认为是蜥脚类恐龙尿尿造成的[1]。
所以,或许至少有一些恐龙肯定可以单独尿尿。
不过,我们想要准确判断恐龙是否能够长时间憋住排泄物,必须知道它们的生理结构——比如泄殖腔的括约肌情况,直肠、大肠的长度等等。
然而,不幸的是,目前对这方面了解还非常有限,因为化石基本不会保存这些结构。
虽然鸟类和鳄鱼都具有泄殖腔,但是恐龙是否也具有泄殖腔,目前都还存在争议,更别提了解它们是否拥有直肠,以及直肠是否足够长、足够具有弹性,来长时间储存粪便了。
参考:
[1].Fernandes, M., Fernandes, L., Souto, P. 2004. Occurrence of urolites related to dinosaurs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the Botucatu Formation, Paraná basin, S?o Paulo State, Brazil. Revista Brasileira de Paleontologia. 7, 2:26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