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2:18:17
考古学家将人类养鸡历史追溯到晚更新世
发布日期:2021-09-29 16:01:04  稿源:cnBeta.COM

鸵鸟(ostriches)与鸸鹋(emus)以体型硕大但不会飞而被现代人类所熟知,但说到同属禽类的“食火鸡”(cassowary),大家可能一时间想不到它到底是怎样一个物种。作为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的一个原生物种,食火鸡的脾气可为相当暴躁,每只足上都带有锋利的钩子、甚至能够造成“开膛破肚”的攻击效果。

1.jpg

现代食火鸡(图自:Andy Mack)

然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已经在一篇文章中揭示了古人类针对“食火鸡”的孵育和食用历史。

有趣的是,在新几内亚的一些地区,当地人仍有交易“食火鸡”鸡苗的交易。

周一的时候,该校考古学家克里斯蒂娜·道格拉斯(Kristina Douglass)在一份声明中称:

早在鸡被驯化的数千年之前,我们就已经观察到了这种行为方式。而且作为一种不会飞的鸟,‘食火鸡’的成体相当巨大、且脾气暴躁,甚至能够将人开膛破肚。

据悉,这支研究团队调查了在新几内亚考古遗址发现的可追溯到公元前 6000 到 18000 年前(晚更新世)的一些蛋壳碎片。

结果发现,这些接近于孵化的禽蛋,是由人类觅食者收集的。

2.jpg

食火鸡幼体看起来很萌(Andy Mack / 摄)

在发表于《美国国家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文章中,主要作者 KrisTina Douglass 指出:

我们发现大部分蛋壳都是在孵化后期收获的,且图案并不随机,意味着这些禽蛋(可孵化的受精卵)要么是拿来食用的、要么就是用于孵化的。

不过鉴于研究人员找到了足够多的未经烧烤的“食火鸡”蛋壳样本,其最终认定收集这些禽蛋是为了孵化,并在饲养大后食用、或拿来交易。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02:18:17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