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2:15:56
轮子这么好用的东西 为什么没有动物进化出来?
发布日期:2025-08-18 07:38:25  稿源:怪罗科普

从大雁迁徙时采用的“磁指南针”到海豚的声呐,从海狸建造水坝到蚂蚁发展农业,我们人类发明创造的大多数事物都可以在动物世界找到原型,动物通过数百万年的缓慢进化获得了这些。很多人可能好奇过,轮子作为人类最好用的发明创造之一,为什么动物没有通过进化得到一套“生物轮子”呢?


毫无疑问,轮式运动——也就是保持部分身体静止的同时其它身体部分旋转,这种运动方式在某些场景下是一种非常节能的运动方式,而且可以大大提升速度,正是因为轮子的出现,才大大提升了人类的搬运和移动效率。

另一方面,生物进化也比想象得更具创造力,就拿四足动物来说,当它们需要飞向天空的时候,它们的前肢变成了翅膀,当它们在水中生活时,它们的四肢长出了蹼和桨。


△ 这也算轮式运动

自然界中,有一些动物会把自己卷成一个球,以球的方式进行一些移动,但确实找不到一种多细胞生物拥有轮子的特征,同时执行轮子的功能。

很多人可能会说,人类是因为有了道路,才发明了轮子,只有道路才能让轮子发挥其作用,而自然界并没有马路,轮子并没有实际意义。


△ 随着地面变得柔软,轮子运动时阻力N就会增大

轮子确实只有在硬质的表面才更加节省能量,在柔软的地面效率并不高,甚至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移动相同的重量。

但是,毋庸置疑,自然界肯定存在很多适合轮子移动的场景,轮子没有被进化出来,肯定不是因为没有道路,而是有其它一些原因。

动物复杂器官如何进化的?

纵观动物的各个器官,我们很难找到比眼睛更复杂的器官,一只眼睛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中央凹、视盘、视神经......等等一系列结构。


每一个结构都是由特殊的细胞构成的,所有这些细胞都必须完美地发挥作用,才能保证正常的视力。

我们只要简单了解下,动物为什么可以通过进化得到眼睛这种复杂的器官,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轮子没有被进化了。

首先,对于生物来说,感受太阳的光线是非常必要的,这肯定可以提升生存能力,一些动物因此进化出一些具有感光功能的细胞。

接着,如果生物拥有感光细胞,那么它就会想方设法更好的收集光线,因此一些动物的感光区域开始下沉形成一个刘海——就像天文望远镜一样,这样就能更好地感知入射的光线。


△ 石鳖原始的、类似眼睛的结构

继续,一旦生物通过刘海来收集光线,它很容易就会进一步改造这个刘海,例如让其变成上面有一个小开口的空腔——让整个刘海变成一个类似针孔照相机一样的系统,这样的话它们就不仅仅可以感知光线,还可以形成图像。

这种空腔上面的小开口便是最早的瞳孔,而形成图像可以让动物更好的利用光线带来的信息,了解周围发生了什么。

有了这些之后,只要不停进行优化,一个功能完善的生物眼睛就形成了。

您会发现,眼睛每一次发展都提供了一些优势,所以虽然眼睛很复杂,但确实很容易进化出来,所以在地球生物史上,眼睛其实被不同动物类群独立进化了许多次。


轮子和眼睛最大的不同就是,轮子是一个不可简化的复杂系统,它必须完美地组合才能正常工作。

如果轮子和轴不是圆形的,是不配对的,拥有错误的相对直径,它也根本不会转动,它需要上来就完美组合才能正常工作。

而进化通常只能分阶段形成身体的各个部分,像轮子这种结构,它的原始配件不会带来任何优势,这注定了它永远都不会开始。


©Bartłomiej Lenard

另一方面,眼睛虽然复杂,但是它的每个配件其实是简单的,是容易获得,而轮子的每个配件其实都是复杂的。

就拿一个轮轴来说,它都需要复杂木工技术才能制作出来,这解释了为什么人类直到青铜时代才有能力创造出轮轴系统。

在人类制造出轮轴之前,人类已经在铸造金属合金,建造帆船甚至是挖掘运河,连竖琴和其他复杂的乐器都已经能够制造出来了。

所以,即便轮子的配件能够提供某种好处,它的复杂性也让生物很难独立进化出来。


上图是生物进化适应度的表述图,图中的A、B、C三点指的是生物在那里生存和繁殖能力达到了顶峰。

箭头指的是,生物种群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时可以移动的方向,不难发现,生物进化只有向上移动,这意味着从A到达B是不可能发生的。

轮子就是这种情况,它就像在B点,而所有的生物都处在了A点或者C点,或者其它的点,总之它不可能处在深谷,所以根据进化的适应度,它们根本无法跨越到达B点,除非是推倒重建。

然而,即便一种动物真的推倒重建了,它们一出来就拥有一对完美轮子的基因蓝图,那么它还需要考虑生长问题。

想要让轮子自由旋转,那么轮子必须不附着在支撑身体其余部分的轴上,而如果没有任何附着点,活着的轮子又要如何吸收营养和排出废物呢?

很显然,提供一个永远不打结的血管和神经,让轮子能够转动起来,也几乎不可能。

所有,这些决定了轮式运动在多细胞生物中不会出现。


不过,单细胞生物中存在真正的轮式运动,就是细菌的鞭毛马达

鞭毛马达由一组蛋白质构成,包括几个用于固定和支撑鞭毛的环,以及转子、定子等常规马达的结构,这种马达结构支持了鞭毛做轮式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大约50%的细菌都至少拥有一根鞭毛,以及支持它转动的马达,这意味着轮式运动在自然界可能是最常见的运动方式,只是我们肉眼看不见而已。

另外,像鞭毛马达这种似乎不可能通过进化出现的器官,自然界至少独立进化了两次,另外一次是古细菌,它们也拥用自己的鞭毛马达。

不过,古细菌的鞭毛马达无论是物理结构,还是让鞭毛转动的能量来源,都与细菌鞭毛马达不同,所以两者肯定是拥有不同的起源。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2:15:56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