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第五版全球锂离子电池供应链排名。依靠先进的基础设施、低廉的商业电价,以及竞争激烈市场环境中表现的韧性,中国超越加拿大,位居榜单首位。美国和加拿大并列第二,巴西和印度尼西亚获得最大排名增幅,而欧洲整体供应链潜力显示出倒退的迹象。
全球锂离子电池供应链排名是一项对全球30个国家建立安全、可靠和可持续电池供应链潜力的评级。涵盖原材料、电池制造、下游需求、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以及工业、基础设施与创新五大核心维度,旨在全面衡量各国在供应链各环节的竞争力与可持续性。最新版中,加拿大位居第2,虽然仍是电池原材料大国并能继续提供稳定的投资环境,但扩大电池制造规模进展缓慢,削弱了其优势。因为需求低于预期,导致E-One Moli、福特和优美科等几家公司暂停投资。
受《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支持影响,美国并列第2,但随着特朗普政府施加关税,以及对新能源政策的转向,未来将提高电池在美国的制造成本,美国制造商有可能将投资转移至其他地区或国家,或减少国内需求,以抵消上涨的成本。
去年,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面临供应过剩、利润率萎缩,以及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的挑战。但亚洲成熟的电池市场,即日本和韩国,作为电池供应链的先行者,依靠丰富的经验,仍在日益困难的市场条件下,保持甚至提高了五大核心维度的评级表现,在最新版排名中,韩国排名上升1位,位列第5,日本上升2位,跻身进入榜单第9。
与此同时,由于电池制造能力增长不如其他地区快,而且需求得分减弱,欧洲的电池供应链潜力呈现衰退的迹象,其竞争力也在慢慢落后。在上榜的11个欧洲国家中,只有捷克共和国和土耳其两个国家有所改善,排名上升,德国、瑞典、挪威、法国、英国等5个国家保持了原来的位置,而芬兰、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4个国家排名下滑。
事实上,匈牙利和芬兰分别下降了7位和6位,降至第21位和第11位,是下滑幅度最大的欧洲国家。匈牙利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指标方面的表现下滑至该地区倒数第2,而芬兰则因钴和镍行业停滞不前以及复杂的许可流程而受到影响。其中,化工巨头巴斯夫的电池组件工厂因许可相关困难而停滞不前。如果没有新的发展势头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来解决许可和高运营成本等行业壁垒,这些电池供应链发展前景广阔的地区可能会输给发展较快的新兴市场。
彭博新能源财经金属和采矿助理 Ellie Gomes-Callus 表示:在最新版中,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的排名增幅最大。激增的电动汽车需求以及利好的环保政策支持,推动了这两个国家的排名增长。印度尼西亚位列第13,排名上升4个位次,巴西排名上升5位,名列第16。
近期,中国新能源整车企业比亚迪、吉利,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华友钴业先后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厂;在巴西,比亚迪工厂已于3月开始生产新能源汽车,并配套有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加工厂以及技术研发中心;5月,长城投产,年产能10万辆。整车企业和电池供应链企业加快在新兴市场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