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全球规模最大的关于洪水长期健康影响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量化了这种创伤性经历对人们造成的广泛且令人震惊的影响。研究结果呼吁人们采取紧急行动,应对这些潜在的致命问题。
研究期间所涵盖社区的年洪水天数
由莫纳什大学教授郭玉明和李珊珊领导的研究团队分析了八个发生洪灾的国家/地区747个社区的3亿多份医院记录,发现此类自然灾害导致医院就诊人数总体激增26%。研究团队分析了2010年至2019年澳大利亚、越南、巴西、加拿大、智利、泰国、新西兰和台湾的洪灾事件以及医院记录,以找出洪灾发生的规律。
进一步挖掘数据,科学家发现,因心血管疾病(35%)、呼吸系统疾病(30%)、传染病(26%)、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炎)(30%)、精神健康障碍(11%)、糖尿病(61%)、癌症(34%)、神经系统疾病(34%)和肾脏疾病(40%)住院的人数普遍增加。
除了直接的创伤和洪水风险之外,这些长期问题还可能对人们造成长达七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影响。
研究小组写道:“在遭受洪水侵袭的人群中,住院风险立即增加(呼吸系统疾病和精神障碍除外,后者逐渐增加),并在洪水过后约 210 天(传染病为 90 天,精神障碍为 150 天)恢复正常。”
洪水过后住院人数最多的是 20 岁以下和 60 岁以上的人群。
虽然洪水发生时显然会引发直接的健康问题——当然包括溺水和触电——但迄今为止,关于洪水过后出现的持久状况,或后续几个月内无法获得治疗的现有状况的研究却很少。洪水过后,洪水为携带传染病的昆虫提供了理想的滋生地,并造成供水污染。疏散可能会使居民流离失所,并使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
研究人员写道:“即使提供了临时避难所,卫生设施不足也常常会导致卫生问题,增加呼吸道、消化道和传染病的风险。” 此外,洪水过后,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常规医疗干预措施的延误,包括肾病透析、癌症化疗和放疗,以及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
他们补充道:“最后,长期的心理压力(例如财产损失和经济损失)可能会损害免疫系统、扰乱睡眠、导致药物滥用和减少自我照顾,从而加剧或引发不良的健康后果。”
尽管人们在经历自然灾害时可能没有太多可以控制的事情,但这项研究提供了关于严重洪水等事件如何从多方面对人类健康造成广泛压力的见解。
“洪水对健康的影响可能被低估了,而且随着气候变化,这种影响将进一步加剧,”郭文贵说。“由于极端降水事件更加频繁,以及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洪水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频率都将升级。”
目前,全球约有 23% 的人口容易遭受严重洪灾,而且有大量科学证据表明,这一数字还会增加。
虽然这项研究有其局限性——普遍的研究结果没有考虑到那些难以获得医疗服务的弱势群体,这些群体受到灾害的影响尤为严重——但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洪水事件后果中一个重要且经常被忽视的方面。
他们写道:“这项研究基于多国/地区数据集和标准时间序列统计方法,填补了洪水与住院风险之间关联知识的空白。政策制定者和卫生专业人员应提高人们对洪水过后多种疾病住院需求增加的认识,以改进灾害应对策略和卫生系统的恢复能力。”
该研究发表在《自然 水》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