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6:59:15
央行发布数字人民币白皮书:法定数字货币正从理论走向现实
发布日期:2021-07-16 15:42:32  稿源:快科技

从去年开始,数字人民币已经在国内多个城市,如深圳、苏州、北京、上海进行测试了,何时正式发布还没有明确信息。今天央行发布数字人民币白皮书,称继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不预设推出时间表。

央行表示,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公众对零售支付便捷性、安全性、普惠性、隐私性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

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紧密跟踪金融科技发展成果,积极探索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法定数字货币正从理论走向现实。

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开发。

2014年,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开始对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进行专项研究。

2016年,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完成法定数字货币第一代原型系统搭建。

2017 年末,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开始组织商业机构共同开展法定数字货币(以下简称数字人民币,字母缩写按照国际使用惯例暂定为“e-CNY”)研发试验。

目前,研发试验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功能研发、系统调试等工作,正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的原则,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点测试。

为阐明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研发上的基本立场,阐释数字人民币体系的研发背景、目标愿景、设计框架及相关政策考虑,听取社会公众对研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相关各方的沟通,共同推动建立面向数字经济时代、普遍惠及大众、通用创新开放的货币服务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组发布本白皮书。

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下载地址

《白皮书》称,数字人民币设计兼顾实物人民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的优势,既具有实物人民币的支付即结算、匿名性等特点,又具有电子支付工具成本低、便携性强、效率高、不易伪造等特点。主要考虑以下特性:1.兼具账户和价值特征;2.不计付利息;3.低成本;4.支付即结算;5.匿名性(可控匿名);6.安全性;7.可编程性。

其中,在匿名性方面,数字人民币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充分考虑现有电子支付体系下业务风险特征及信息处理逻辑,满足公众对小额匿名支付服务需求;安全性方面,数字人民币综合使用数字证书体系、数字签名、安全加密存储等技术,实现不可重复花费、不可非法复制伪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赖等特性,并已初步建成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保障数字人民币全生命周期安全和风险可控。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6:59:15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