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7:37:41
新研究称噪声与光污染会改变鸟类造访家庭后院的习惯
发布日期:2021-06-11 09:50:45  稿源:cnBeta.COM

尽管许多美国人习惯了在后院为鸟类朋友准备食物,但近日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上的一项新研究报告称,若存在声光污染,动物还是会趋向于远离。据悉,研究团队使用了来自 Program FeederWatch 社区科学项目的数据,分析了针对美国大陆 140 种不同鸟类的超 340 万次观察结果。

美国金翅雀(图自:维基百科 / Amaling)

研究领队、来自加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 Ashley Wilson 表示:“从广义上将,我们才刚刚开始深入声光污染对动物的影响”。

此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单个物种对噪声或光污染的反应上,而新研究涉及了 140 个物种,对声光污染如何影响居民社区与家庭后院的鸟类开展了最全面的评估。

举个例子,美国常见的金翅雀、雪松蜡翅、白胸五爪雀等鸟类,都会选择避开声光污染严重的地区,导致你在后院准备的喂食器成为一个摆设。

即使某些鸟类物种能够应付其中一种环境污染,但在第二因素的影响下,它们还是会难以承受。

Ashley Wilson 补充道:如果我们只单独关注噪声或人造光的影响,而不是两种感官污染物的总暴露量,这些反应就可能被完全忽略掉。

换言之,人类活动对敏感物种的整体影响,或较我们起初的想象还要广泛得多。

研究人员发现,声光污染在不同环境中对鸟类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比如与生活在草原上的鸟类相比,森林中的鸟类往往对噪声和光线更加敏感。

同时季节性的模式、以及夜晚长度的变化,也会影响鸟类对光污染的反应。比如在较长的夜晚,近 50 个物种会因光污染而大量增加。

加州理工大学生物学教授兼资深作者 Clint Francis 表示:长夜漫漫之时,许多物种在光照充足的地区更加丰富。

这可能是冬夜表现出了极具挑战性的条件,尤其是在温度可能低于冰点的遥远北方,鸟类必须使用大量能量来取暖和维持生存。

夜间光照可能让它们在夜间保持活跃并继续进食,与此同时,这种环境暴露也可能引发本次研究未能察觉的其它失衡,比如改变了鸟类的睡眠模式和增加了生存压力。

据悉,在全球范围内,声光污染的规模都在持续扩张。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城市地区,甚至也开始渗入自然保护区。

Ashley Wilson 总结道:“如果鸟类无法忍受这些污染源的存在和强度,那我们最终可能在明亮和嘈杂的地方见到更少的物种,甚至就连保护区都无法幸免”。

下一步,研究团队希望深入了解如何对声光污染进行管控,以帮助科学家们找到足以确定影响脆弱和稀有物种的最高感官危险区域。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网友评论   返回完整版观看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cnbeta报时: 17:37:41

文字版  标准版  电脑端

© 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