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玛丽皇后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表明,环境中脱落的动物DNA可以从空气中收集。这项发表在《PeerJ》杂志上的概念验证研究为环境DNA(eDNA)的新生态、健康和法医应用开辟了潜力。动植物等生物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会将DNA脱落到周围环境中。
近年来,eDNA已成为帮助科学家识别不同环境中物种的重要工具。然而,虽然包括土壤和空气在内的一系列环境样本都被提议作为eDNA的来源,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从水中收集eDNA。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探讨了是否可以从空气样本中收集eDNA,并用于识别动物物种。他们首先从一个曾饲养过裸鼹鼠(一种生活在地下聚落的社会性啮齿类动物)的房间中采集空气样本,然后利用现有的技术检查采样空气中的DNA序列。
利用这种方法,研究小组表明,空气DNA采样可以成功检测到动物住房内和房间本身的鼹鼠DNA。科学家们还在空气样本中发现了人类的DNA,表明这种采样技术有可能用于法医应用。
伦敦玛丽皇后大学高级讲师、该研究的第一作者Elizabeth Clare博士说。"eDNA的使用已经成为科学界越来越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对于生态学家或保护主义者来说,他们正在寻找高效和非侵入性的方法来监测生物环境。在这里,我们提供了第一个证据,表明可以从空气中收集动物的eDNA,为调查洞穴和洞穴等难以到达的环境中的动物群落提供了进一步的机会。"
研究团队现在正在与工业界和第三部门的合作伙伴合作,包括NatureMetrics公司将这项技术的一些潜在应用付诸实施。克莱尔博士补充道:"一开始是想看看这种方法是否可以用于生态评估,现在用途已经变得更多,在法医、人类学甚至医学方面都有潜在的应用。"
"例如,这种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科COVID-19等空气传播疾病的传播情况。目前,社会距离准则是基于物理学和对病毒颗粒能移动多远的估计,但有了这项技术,我们可以实际对空气进行采样,收集真实世界的证据来支持这种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