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一种最常见的氨基酸能够保持视网膜厚实健康

摘要: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最常见的氨基酸能够保持视网膜厚实健康。这项发现有望通过这种新发现的代谢途径对抗视力丧失和失明。视网膜位于眼球后部,它将通过角膜接收到的视觉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这些电信号在大脑的视觉皮层进行解读,最终转化为我们能够识别的物体。

视网膜由一系列感光细胞组成,通常被称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感光细胞是极其耗能的细胞,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其功能和维持自身运转。当它们因衰老或疾病而死亡时,视网膜就会开始变薄,导致视力丧失,最终导致失明。

传统上,研究人员一直专注于研究光感受器如何利用葡萄糖获取能量,例如ACOORD 眼科研究就探讨了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如何影响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

但由于视网膜细胞需要大量的代谢支持,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决定探究是否还有其他化合物与视网膜细胞的健康有关。他们转向了氨基酸谷氨酰胺,因为它是血液中最丰富的氨基酸。谷氨酰胺在体内自然合成,也可以从所有动物蛋白来源以及坚果、谷物、豆类和蔬菜(包括菠菜和卷心菜)中摄取(是的,胡萝卜中也含有一些)。

为了测试谷氨酰胺在视力健康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使用了缺乏谷氨酰胺酶(一种将谷氨酰胺转化为氨基酸和神经递质谷氨酸的酶)的转基因小鼠。果然,与谷氨酰胺酶完整的对照组相比,测试小鼠的视网膜迅速变薄,这与光感受器的丧失相对应。

经过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谷氨酸减少会通过两种方式损害视网膜细胞。

首先,由于限制谷氨酰胺酶的摄入也会导致氨基酸天冬氨酸的减少,细胞无法合成正常运作所需的蛋白质。其次,实验小鼠的视网膜细胞经历了长时间的整合应激反应,这是细胞在面临各种压力时维持体内平衡的过程。研究表明,如果整合应激反应持续过久,就会导致细胞死亡,就像本研究中的情况一样。当这种应激反应被阻断后,视网膜厚度得以恢复。

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够应用于人类。

“我们现在专注于了解哪些途径依赖于谷氨酰胺,以及它们是否可以通过药物或补充剂进行靶向治疗,”研究合著者托马斯·伍本(Thomas Wubben)说。“在人类视网膜疾病模型中,谷氨酰胺到谷氨酸的转化途径受到负面影响。重置代谢可能有助于预防视力丧失和失明。”

该研究已发表在《生物学通讯》杂志上。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查看评论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