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腿走路的人类可能是在树上进化而来 而不是在地面上
确定我们的祖先何时以及为何停止树栖生活并开始直立行走,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难题。尽管许多早期人类近亲能够直立行走,但他们也拥有强大的攀爬能力。遗憾的是,在气候变化将茂密的森林转变为更加开阔、干燥的栖息地(即所谓的“稀树草原镶嵌地”)的关键时期,我们几乎没有化石证据。这一变化可能在早期人类迁徙到地面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但对现代黑猩猩的新研究或许有助于填补一些缺失的细节。在坦桑尼亚伊萨谷研究黑猩猩的科学家发现,即使在稀树草原的镶嵌景观中,这些动物仍然经常爬树以获取重要的食物来源。这种行为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早期人类保留了适合树栖生活的特征。
一只年轻的雄性黑猩猩正在吃林地种子。图片来源:Rhianna C. Drummond-Clarke/大马哈勒生态系统研究与保护中心 (GMERC)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双足行走的起源是因为我们离开了树,需要穿越开阔的大草原,”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蕾哈娜·德拉蒙德-克拉克博士说道,她是《生态与进化前沿》文章的主要作者。“我们在这里表明,即使在开阔的栖息地,安全有效地穿越树冠对于大型半树栖类人猿来说仍然非常重要。对树栖而非陆生生活的适应可能是塑造人类谱系早期进化的关键。”
伊萨谷的环境包括河流附近小片茂密的森林,周围环绕着开阔的林地。在旱季,黑猩猩更倾向于在开阔的地方觅食,因为那里的食物更加充足。它们的环境和饮食在某些方面与早期人类相似,这使得它们的行为成为了解我们进化史的有用窗口。
“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与生活在森林中的黑猩猩相比,伊萨谷黑猩猩在树上活动的时间一样多,”德拉蒙德-克拉克说道。“我们想测试它们的觅食方式是否能解释它们出人意料的高树栖性。草原马赛克的特点是树木分布较为稀疏,因此我们假设,当下一棵树距离较远时,适应在树上高效觅食的行为会尤其有益。”
一群伊萨谷黑猩猩在一片开阔的林冠中寻找新叶。图片来源:Rhianna C. Drummond-Clarke/大马哈勒生态系统研究与保护中心 (GMERC)
研究人员在旱季监测了伊萨群落的成年人,观察它们如何在树上觅食以及在树上吃什么。研究人员记录了树木的大小、高度和形状,以及树枝的数量和大小。
伊萨黑猩猩主要以水果为食,其次是树叶和花朵——这些食物位于树枝的末端,因此它们需要具备攀爬能力才能安全地到达这些地方。它们在更高大、食物更丰富的树木上觅食的时间更长。最长的觅食时间,以及在较细的末端树枝上行走的最特殊行为,都出现在树冠宽阔、食物丰富的树木上:或许丰富的食物值得它们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特定食物的营养价值与获取这些食物所需的努力之间的类似权衡,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黑猩猩在食用营养丰富、难以获取的种子时,会在树上停留更长时间。
一只母黑猩猩从树中央望向细枝末端的早餐(种子!)。图片来源:Rhianna C. Drummond-Clarke/大马哈勒生态系统研究与保护中心 (GMERC)
由于体型相对较大,黑猩猩在树内活动时并非攀爬细枝,而是悬挂在树下,或者直立并用手抓住附近的树枝。虽然这些“安全”行为传统上与在茂密森林中觅食有关,但这些发现表明,它们对于在稀树草原中觅食的黑猩猩也同样重要。
“我们认为,即使在迁徙到开阔的栖息地后,我们的双足步态仍在树上持续进化,”德拉蒙德-克拉克说道。“对类人猿的观察研究表明,它们可以在地面行走几步,但在树上更常使用双足行走。我们早期的人类近亲也采用这种双足行走方式,即抓住树枝保持额外的平衡,这合乎逻辑。如果伊萨谷黑猩猩可以被视为合适的模型,那么悬吊行走和双足行走对于一个体型庞大、以水果为食的半陆生人类在开阔的栖息地生存来说可能至关重要。”
然而,研究人员表示,我们需要更多的化石证据和更多关于黑猩猩觅食不同方面的研究来验证这一想法。
“这项研究只关注了旱季的觅食行为,”德拉蒙德-克拉克提醒道。“探究这些模式在雨季是否依然存在将会非常有趣。我们还需要分析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整体食物供应情况,以验证我们的假设:在开阔的栖息地中,在高大树木上更长时间地觅食某些食物的策略是节能的。”
重要的是,这只是黑猩猩群落中的一个。未来对生活在这种干燥开阔栖息地的其他黑猩猩的研究至关重要,以确定这些图案究竟是真正的大草原马赛克信号,还是伊萨独有的。
编译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