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例复刻,阿里创业基地“湖畔花园”亮相阿里总部
2025年5月6日,位于阿里巴巴全球总部访客中心的“湖畔小屋”面向公众开放,这个湖畔小屋是对杭州湖畔花园风荷园16栋1单元202室的等比例复刻,1999年,马云和18罗汉在这里创业,成为阿里巴巴的起点。
在阿里公司的历史上,湖畔花园地位超然。阿里历史上最早的业务阿里巴巴国际站和1688诞生于此。阿里旗下淘宝、阿里妈妈、钉钉等众多业务也都诞生于此。
所以在阿里内部,他是创业和创新的符号。
今天这个房子被复刻到了阿里西溪总部,这是阿里26年来首次把湖畔花园房子内部的样子对大众开放参观。
厂哥结合网上资料,并实地走访了多位当事人,拿到了一些关于湖畔花园的第一手资料。
1.湖畔花园距离西湖畔其实很远
阿里创业地的实际地址,是湖畔花园风荷园16栋1单元202室,位于杭州文一西路176号,四室两厅150平。
小区虽然名字带“湖畔”俩字,但是距离西湖很远很远(杭州本地人眼里,当时绝对算郊区),1999年那时候周围还没开发呢,全是平房荒地。
2. 将湖畔花园卖给马云的人
开发湖畔花园的项目经理叫宋卫平,就是后来的绿城集团的创始人,当时他刚开始在杭州搞房地产开发。
卖给马云房子的销售叫李晓桃,她后来回忆,马云原本好像是陪朋友买房,也曾说是用来开办公司的,还邀请她加入,但李晓桃没太当回事…
结果后来直到18年后的2015年,李晓桃作为创业者,参加了阿里巴巴举办的首届“全球女性创业者大会”,又一次见到了马云。
3. 第一次阿里员工会议
马云是1998年底带着团队陆续从北京归来的,阿里巴巴是马云的第四次创业,前三次创业分别是海博翻译社、中国黄页、国富通。
1999年2月20日,包括马云在内的18个人,在湖畔花园开了阿里巴巴第一次员工大会,当时房间几乎还处于毛坯状态,墙上糊的是报纸,18个人挤在几个小沙发里,听马云讲了3个小时。
当时为了记录这个重要时刻,安排了后来成为阿里巴巴集团总裁、创始人、合伙人的金建杭拍摄了整个会议,后来这段录像的片段全网都是。
4.最开始的电脑全是二手攒出来的
开完员工会,阿里巴巴就在这个小房子里紧锣密鼓开始创业,当时秉承一切从简原则,电脑桌是去二手货市场买的,电脑是去电脑市场攒的机器。
后来大名鼎鼎的阿里创业18罗汉,那时候整天泡在电脑城和家具城淘货。整个202室里被老式电脑硕大的显示屏,横七竖八的电线插板和拨号上网的网线塞的满满的,到99年夏天时,光客厅就20多人办公,非常拥挤。
5. 错峰上班与打地铺
那时候虽然大家都住附近,租最便宜的民房,但为了维护系统上线,经常工作得太晚就不回家了,在湖畔花园睡觉的时间反而比在出租屋里还久。
当时除了放电脑的桌子,地上空的地方都是睡袋,谁累了就进去睡会。会议室白天开会,晚上就打地铺。
尤其是程序员们,为了节省空间,选择错峰在晚上10点到早上4点办公,导致早上一开门,地上横七竖八都是人,没地下脚,得小心翼翼绕过去才行。
6. 成为CEO的程序员
有一次系统凌晨上线,几个程序员忙了整晚,结束后索性不睡直接去西湖吃了早饭,还在新华书店门口等着开门,每人买到了当时很流行的背背佳,结果回来时候发现所有人都在阳台等着他们…
因为上线系统出现了BUG,而他们没有电话联系不上,所有程序员“失踪”可是大事,急得差点要报警。
这几个程序员中,有一个后来成为了现在阿里巴巴集团CEO,他就是吴泳铭。
7. 叫“伦敦”的洗漱间
湖畔花园的洗漱间门上被贴着大大的“伦敦”两个字,意思你们都懂,是早期谐音梗。现在阿里园区卫生间名字是“听雨轩”和“观瀑亭”。
因为经常在吃住工作都在湖畔花园,洗漱间里很快放满了大家的牙刷,后来成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的蔡崇信,第一次来到湖畔花园时,印象最深的画面,就是门口摆满拖鞋,和洗手间水槽边那10几把牙刷。
8.1999年蔡崇信首次去湖畔花园
蔡崇信是耶鲁高材生,1999年夏天时,阿里巴巴已经小有名气,蔡崇信作为投资机构代表来了解阿里,接洽投资的。结果那天停电,电脑打不开,但是湖畔这四室两厅里洋溢的创业热情和冲劲感染了蔡崇信,那天穿着西服衬衫的蔡崇信给穿着拖鞋、T恤的阿里第一代创业者们讲解股权设计。
几个月后蔡崇信放弃了投行70万美元年薪的工作,加入到了月薪500人民币的阿里创业队伍中。20多年后他成为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成为中国21世纪最传奇的创业故事之一。
9. 草坪石凳上的会议室
随着团队人数的增多,湖畔小屋里原来的会议室都改成了办公室,那开会就没有地方了,好在风荷苑16幢临街处有一些石凳和大理石象棋,给小区居民休闲锻炼。
于是就在这里开会,一帮连办公室租不起的人纵论全球互联网发展,成为网上流传最广的照片之一。这些石凳和象棋至今还在原处。
10. 对吃的执念
对于湖畔创业时期的阿里人来说,不仅工作环境拥挤,就餐也是个麻烦,那时所有人午餐晚餐经常定的是6块钱的盒饭,后来有天大家想省钱,改成了4块的,便宜一些,结果鸡肉变质,集体到医院打吊瓶…
后来阿里西溪园区落成后,园区食堂因为餐线丰富多样,甚至一度在美食点评APP上霸榜。
11. 干了25年的安保小哥
因为每天晚上下班很晚,大家和湖畔花园的保安都认识了,关系处的很好。
一年后的2000年,因为团队扩大,阿里从湖畔花园搬到了几公里外的华星科技大厦,临走时,大家问保安愿不愿意一起走,结果他还就真去了,成了阿里巴巴的第一个安保。这一干就是25年,据说现在依然在阿里任职。
12 被外卖员当作“黑网吧”
整整一年,湖畔花园都在这种紧锣密鼓的紧张氛围里度过,满屋的电脑、网线、一地的睡袋啊,见缝插针中是各种凳子、躺椅、床单,以及满屋不散的烟味、汗味、人味。以至于送盒饭的小哥眼里,湖畔花园风荷园16栋1单元202室是一个黑网吧。
从此湖畔花园“小黑屋“名声流传开来。
2000年4月后,阿里巴巴搬离了湖畔花园,阿里巴巴在湖畔花园的工作时间实际只有一年,但湖畔花园创业“小黑屋”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在之后的20多年里,一众阿里项目,都进入到了“小黑屋”里修炼,他们中很多后来成为了全社会耳熟能详的产品,淘宝、支付宝、阿里妈妈、钉钉……
13. 淘宝网的第一笔交易
2003年4月,淘宝项目组,一共10个人进驻“小黑屋”,成为在湖畔孵化的第二个创业项目,当时阿里要开发出一个C2C网站,和当时如日中天的eBay易趣打贴身战。
这一役后来被外媒称为扬子江的大鳄战胜了太平洋的鲨鱼,这个项目实施了最高密级的保密,整个团队都处于一种完全封闭状态,甚至很多阿里人都不知道。
所以选在了湖畔花园作为创业地,而马云几乎每个星期都来看看,和大家开会。
2003年5月10日,淘宝网在湖畔花园正式上线,淘宝项目组之一的阿珂从家里拿来了自己的心爱之物——龙泉宝剑,出价300元,这成为淘宝网的第一笔交易。从这一笔交易开始,后来有了淘宝网成千上万亿的交易额。
14. 倒立
淘宝当年的倒立文化也是从湖畔花园诞生。缘起是当时淘宝创业时期,压力很大,又赶上非典,为了缓解工作压力,大家偶然倒立着玩,有人就开玩笑说换个角度看世界很不一样。
后面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大家认为倒立有两点好处:一是锻炼身体,二是促使大家对问题进行换位思考。用马云的话说,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15、创业之地
自从阿里成立,几年后“淘宝”创业成功后,湖畔花园不仅是一个小黑屋,也成为了阿里集团的“创业基地”,此后很多阿里创新业务都从这里诞生。仅2007年,就有阿里妈妈和阿里软件两个团队在这里创业,此后菜鸟、钉钉等业务,也都是从湖畔花园走出来的。
16. “春雷计划——让客户发展是硬道理”
现在湖畔花园202室进门右手边的墙上,有马云写的六个大字“发展是硬道理”,落款是2008年3月15日。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那年2月,在阿里巴巴员工大会上,马云提出:“冬天要来了,我们要准备过冬!3月,马云再次来到湖畔花园,在墙上写下“发展是硬道理”,既要让阿里巴巴通过发展“过冬”,要帮助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度过冬天。几个月后阿里启动了春雷计划。
17. 从“湖畔花园”到“湖畔小屋”
2025年,湖畔花园被等比例复刻在西溪园区访客中心,被命名为“湖畔小屋”,屋内湖畔花园最初的基本陈设,沙发、办公桌、电脑、洗漱间,阿里不同时期的创业照片,包括开会在墙上写的字,都原样保留下来,后续会作为永久建筑保留在访客中心内,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这个神奇的房子。
某种程度上,这不仅仅是阿里自己的湖畔花园,也是杭州、浙江,乃至整个中国创业精神、源源不竭渴求创新的一个微小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