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落马、股东破产、商户跑路:红星美凯龙,到底怎么了?
近日,红星美凯龙集团发布公开信称,“五一”全民消费在即,红星美凯龙拟全国投入超1个亿用于消费补贴。公开信表示“我们相信,消费即力量,信心是长城。”不过,就在这一公开信发布前不久,一起关于红星美凯龙集团原执行总裁高某涉嫌职务侵占罪的二审判决书正式公开,受到行业高度关注。
根据判决书,高某作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利用负责外资引入任务的职务便利,在与交易对方签订合同过程中,将原本10%的服务费增加到13%,套取公司资金501万元,与谢某七三瓜分,此事暴露出红星美凯龙在企业治理,尤其高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而更深层次的危机体现在财报数据中,根据红星美凯龙2024年财报,其营收和利润双双下降。不仅如此,曾经头顶“中国最大家居卖场”光环的红星美凯龙,如今一方面面临用户信任危机,商户产品质量差、卷款跑路等投诉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其二股东红星控股因自身债务清偿困境申请破产重组,红星美凯龙股价也不断受挫,较一年来最高点已经跌去三成。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房地产市场下行,家居行业仍需熬过“苦日子”。
高管职务侵占细节公开
根据裁判文书网对于《谢某,高某职务侵占罪二审刑事裁定书》的公示内容,《BUG》栏目梳理了这起原红星家居执行总裁高某的案件来龙去脉,通过这起事件,暴露出红星美凯龙在企业治理,尤其是高管管理方面的问题。
(图片来自裁判文书网)
事件起因是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红星控股)作为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红星家居)的控股股东,需完成与重庆璧山区政府约定的1亿美元外资引入任务。
2021年9月,红星控股董事长车某授权时任红星家居执行总裁的高某全权负责此事。高某通过无业人员谢某结识中介方袁某1(另案处理),私下约定:袁某1帮助红星控股引入3000万美元外资,红星控股按引资额的13%(390万美元)支付服务费,其中3%(9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01万元)需返还给高某、谢某。高某隐瞒这一私下约定,向红星控股谎报13%为正常服务费标准,促成合同签订。
外资到位后,红星控股支付袁某1390万美元。袁某1按约定将501万元转入谢某账户,谢某随后将其中349.3万元转至高某指定的亲属账户,自留151.7万元。2023年5月,高某因其他案件配合调查时被抓获,谢某同日落网。二人到案后供述犯罪事实,并全额退赔501万元(高某退349.3万,谢某退151.7万),红星控股损失得以挽回。
2024年12月,重庆璧山区法院一审认定:高某利用职务便利虚增服务费,为主犯;谢某协助取款分赃,为从犯。判决高某犯职务侵占罪,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罚金20万元;谢某处有期徒刑2年,罚金10万元。谢某上诉称“不知虚增费用”,其辩护人质疑管辖权及罪名认定;高某辩护人则主张“3%服务费为公司同意奖励”。
在2025年2月,重庆一中院二审裁定维持原判。
(图片来自企查查)
高某职务侵占罪的案件公开,为家居行业企业管理敲响警钟。
而实际上,由于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下行,红星美凯龙的危机远不止于此,2024年6月7日,其二股东红星控股因自身债务清偿困境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尽管美凯龙在公告中强调,红星控股的重整仅涉及其自身法人主体,不会对公司现有或潜在的商户和消费者造成直接损失,但据公开资料,红星控股的法定代表人同时也是红星美凯龙的执行董事,显然,红星控股的现状无疑会让市场对美凯龙的信心产生影响。
一年关了27家自营商场
红星美凯龙的业务模式主要是通过经营和管理自营商场、委管商场、特许经营商场和战略合作商场,为商户、消费者和合作方提供服务。同时,公司还提供包括互联网零售、装修设计等泛家居消费服务。但从红星美凯龙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报告来看,该公司在营收、利润均呈现乏力态势。
据美凯龙披露的2024年年报,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21亿元,上年同期营业收入115.15亿元,同比下降32.08%;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29.8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额为22.1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34.61%,这是继2023年首次亏损后连续第二年亏损。两年合计亏损近52亿元,超过之前两年盈利的总和。
对于收入下降,财报进一步分析指出,自营及租赁收入为53.60亿元,同比下降21.0%,占营业收入68.5%,主要系受总体经济环境波动影响,商场出租率阶段性下滑,公司为了支持商户持续经营,稳商留商优惠增加所致;委托经营管理收入为14.60亿元,同比下降28.1%,主要系委管商场数量减少以及委管项目的进度放缓所致;建筑装饰服务收入为3.32亿元,同比下降77.5%,主要系受到相关行业收缩情况的影响,公司项目数量减少、存续项目工程进度放缓等原因所致;其他收入为6.69亿元,同比下降45.4%,主要系较上年同期联合营销和商业策划收入减少所致。此外,2024年公司实现毛利45.56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毛利65.33亿元下降30.3%。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美凯龙经营77家自营商场,平均出租率为83%。但2024年门店减少27家。并且受委管商场数量减少,以及委管项目履约进度延缓等因素影响,委管商场相关收入下降28.1%,2024年末公司257家不同管理深度的委管商场中,平均出租率为82.5%。此外,2024年公司建筑装饰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较2023年也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而对于净亏损持续扩大的原因,美凯龙方面表示,受国内经济形势和房地产家居后周期消费的震荡调整影响,行业加速出清,商场出租率同比阶段性下降;同时,公司对部分商户减免了部分租金及管理费;此外,公司调整战略与商场品类布局,引入家装、新能源汽车等品类,导致短期内相关收入呈暂时的下降态势。
商户卷款跑路,屡见不鲜
《BUG》栏目发现,在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关于红星美凯龙的投诉共计6245条。而在黑猫投诉网,关于红星美凯龙的投诉共有3041条,其中不少投诉都与退款、赔偿有关。很多消费者指出,红星美凯龙商家存在延迟发货、拒绝退换货甚至是卷款跑路问题。而近年来,关于红星美凯龙商家卷款跑路的报道屡见不鲜。
今年3月,有报道称,有消费者在红星美凯龙厦门1号店的红墅棠整木定制门店下单了整木定制家居,交了定金和大部分的货款,商家却失联了。该起事件发生后,多位消费者建起维权群,一位当事人称“有9人参与了交付定金、货款的接龙,加起来有80多万元。”而讽刺的是,这家公司还曾被评为商场的四星级商户、诚信商家,再加之店铺高大上的装潢,也吸引了不少人的下单。如今,因为涉及多起法律诉讼,该门店已经被查封,公司法人陈某红也被限制消费令。
另一位消费者李女士(化名)向《BUG》栏目指出了自己经历的商家卷款跑路,她表示,自己在2024年7月、2024年8月、2025年3月,她分别在重庆市綦江区红星美凯龙日立中央空调店购买了中央空调、新风除湿、地暖商品,共付款99100元,然而商家跑路了。
李女士表示,目前她和一些消费者都报了案,涉及消费者有上百人,金额较为巨大,大家都在等待处理结果。《BUG》栏目针对此事向当地红星美凯龙求证,对方表示,目前案件已经有当地工商管理等介入,“我们也在等安排”。
当被问及类似事情商户跑路红星美凯龙对用户是否会做出补偿,对方表示,“我们有先行赔付政策,商家在我们这里交的有保证金,这个都有条款。”不过,李女士在与《BUG》栏目沟通过程中表示,红星美凯龙并未与她进行联系,也并未对其做出任何补偿。
值得一提的是,“家装家居先行赔付”“承诺24小时高效赔偿”曾是红星美凯龙在消费端重点宣传的内容,2019年,红星美凯龙与平安产险达成战略合作,并表示:“从开工至竣工后90天全保障、商品环保不达标‘退一赔三’、30天内无理由退货、同城比价3倍退差、对商品质量负全责”。然而,从如今不少消费者反映的情况来看,这样的承诺并未落实到位。
专家:资质审核和日常管理或存在不足
上海夏至良时咨询管理公司高级研究员、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向《BUG》栏目表示,消费者的投诉背后,是红星美凯龙暴露出的监管不力和危机处理不当。作为商场,红星美凯龙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和日常管理或许存在不足,未能有效防范商家跑路的风险。同时,在应对危机时,红星美凯龙未能及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或补偿措施,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
在他看来,面对用户信任危机,红星美凯龙亟须进行战略调整和品牌升级。加强与优质供应商的合作,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此外,拓展增值服务领域,如设计咨询、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等,增强自身竞争力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只有这样,红星美凯龙才能在未来继续引领行业发展潮流,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行业人士指出,红星美凯龙的经营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整个家居行业的缩影。随着房地产市场下行对家居行业产生严重影响的连锁反应。如今,不论是新房销售的放缓,还是存量房改善需求的下降,都导致了家居建材市场需求的下降。行业内,包括蒙娜丽莎、东方雨虹、箭牌家居、法狮龙等家居建材企业,2024年业绩均出现下滑或亏损,红星美凯龙要想扭转亏损,仍需熬过“苦日子”。
文 | 《BUG》栏目 罗宁